日本自由行的興起,也不是最近的事,我認為大約10年前出現日本自遊行潮流的第一波,近年出現廉航,爆發了日韓東南亞自由行的第二波。
當然9x年代甚至我出世前都有自由行,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旅遊天書]真的很重要,因為天書可以展現那個未知的地方的每一個角落的模樣(現在又厚又雜的天書反而不受歡迎,介紹哂成條涉谷中央街有什麼店鋪令人找不着重點)。訂房要麼找旅行社,要民宿或旅館的話從天書裏找到聯絡方式,再打長途電話、email、fax⋯好 old school。
日本自由行興起的第一波,主要受惠於互聯網的普及,(當年仍是)潮流領袖的日本,不少小型民宿也有設立網站、email 甚至訂房系統,再加上後期討論區的普及,部分追求深度遊的日本中毒旅行者逐漸涉足至日本各縣。
發展了幾年後,書局內的旅遊書百花齊放,打書釘的人也多,開始出現「跟着旅遊書去旅行」或「跟着懶人包去旅行」,部分資深旅行者覺得這類自由行與跟團差不多,因為全部人都去同一景點,同一食肆,只差在旅行團需共同行動和有領隊導遊旅遊巴,自由行分個體行動,旅遊書代替導遊。當年去一些非熱門的景點,的確鮮有見到遊客,於是先導的資深旅行者再努力發掘「日本人才會去」的景點、秘湯。
日本自由行潮流的第二波!出現了「旅遊blogger」這職業,blogger 要揾食就在 blog / Facebook 大量行銷,再引發出銷量下降的旅遊雜誌及旅遊書出版社設立「旅遊 Blog / Facebook Page」,最新是「Facebook Group」,是以前討論區死亡又重生的版本,造成最新的「伸手黨」,伸手黨不用買旅遊書,只靠網上資訊,甚至伸一伸手向網友問得基本交通、住宿就按指示出發了。由於網上資訊未必準確,或準備不足當場遇到困難不懂解決又立即上網發問,就是伸手黨的自由行。廉航令旅行的門檻下降,也讓本身經濟狀況不足至到日本旅行的人加入自由行旅行。讓大量旅行新手選擇自由行是因為見親友第一次去日本也可以自由行,認為自己能自由行,參考了原本就是伸手黨的親友的做法,鍊成了另一位伸手黨。對於資深旅行者來說最痛苦是大量遊客聽從網上教路湧至喜愛的景點,景點偏門變熱門,但沒作資料搜集的遊客又或會抱怨「好悶」「不值一提」踐踏了資深旅行者的勝地。部分資深旅行者已經不會再分享自己的行程,壞心腸的會故意推薦伸手黨去其他地方。
如果有自由行的經驗(例如去台灣),其經驗可以應用於其他國家的自由行,例如會懂得找交通資訊、某一區有什麼景點、食什麼好,甚至我看一看地圖就大致掌握到車站哪邊比較繁華,或者餓了在哪裏一定找到吃的。在資訊泛濫的互聯網世界內,於「自由行」這份專題習作中,獲得資料搜集及分析的能力。這就是自由行的樂趣,在於準備行程、旅途中的享樂及結束後的回味。「伸手黨」欠缺了準備的部分,除了個人不能在自由行的經驗中成長外,略有大鄉里出城丟人現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