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來睡不着在Facebook 上上下下時看到中同&小同分享這篇:中學同學 Gathering 遇見的6種人,有些事不能寫在Facebook,所以寫在這裡分享下。 中學畢業後,中同約聚會,除了首幾次外我就沒有去過&亦沒人特別找我去。中學時代熟絡的朋友,有幾個都是讀醫科類,成績最好&朋友間的頭頭便是其中之一。那些我去過的緊會,或者大家都是剛上大學很新鮮,話題都是頭頭分享做實驗解剖老鼠青蛙等不同的動物,或者中大各種傳言,而其他人充當聽眾聽得津津有味。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只和2個背景比較近甚至可以一齊去旅行的中同尚有聯絡。當校友會幹事,若說要找人出席活動,素來都不是我強項,不過會見到部分中同,主要是當中有情侶的,會一班人回校出席。

Share

在Facebook 上還真的有不少朋友是連send game request 都不會的0交流但日日讀對方的status(也可算是一種交流?),最近一位比較感性又有點粗豪的朋友在Facebook 上發表自己單身了半年,受家人壓力催她快點找個有金的對象結婚。情傷未退的她眼見有些朋友就算有另一半,都不會掛在嘴邊,其實只是習慣了,要結婚就結婚,跟她的理想差太遠,她是不會接受。一般「愛情專家」對剩女的意見都是降低門檻吧啦~但現代社會上不結婚除了親戚的閒言閒語外還真的沒有什麼問題,慘就慘在未能自立仍要跟上一輩日對夜對。 留言中有人故勵她要堅持。堅持是好,但對自己堅持就好了,對別人多點寬容,不然在別人的眼中說三道四的就是你。怎樣也好,我會建議她賺多點錢,自立門戶。結婚可以不考慮錢但不結婚的話就一定要考慮錢,這就是現實呀。

Share

對於我來說,一間餐廳好味的定義就是,餐牌上所有食物都優秀,全部都是推薦,不會有良莠不一的情況。好像日本的拉麵店和餃子店,專注於一、兩種口味,菜牌就只有幾樣,往往成為名店大排長龍。今日想推介的上海弄堂,絕對是有一日我要離開香港時,想到沒辦法再品嘗而極可惜的一間小店。 上海弄堂在中環、跑馬地和天后共有3間分店,店面不大,像大部分的上海店一樣坐得很迫。我喜歡他們基本上是自己生意,每天下午阿姨都會自己包餃子,皮薄涵靚。擔擔麵、麻婆豆腐、回鍋肉等都像住家菜不太含味精。小籠包不太清楚是不是自家製總之小心湯汁燙口。還有很多,砂鍋蛋餃津白、葱油伴麵⋯ 基於上海弄堂太美味,價錢又合理,加上我喜歡,久不久都會強拉日本人同事來吃飯。有一個平日非常節約的日本人同事,只要吃得飽又便宜又不會肚子痛就ok,第一次帶他去上海弄堂點了麻婆豆腐,才吃了一口就很感動的說:「原來麻婆豆腐這麼美味!」(跟日本的麻婆豆腐和香港廉價茶餐廳比較),餐牌上也有付日文照片和啤酒,對我來說帶日本人來是非常方便!可惜是他們只會老點在日本出名的上海菜。在日本的中國餐館絕大部分味道都不對勁,味精超多,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大部分日本人來過香港食中華料理的話,都不能再接受日本的偽炒飯、麻婆豆腐和回鍋肉。這麼想,在香港可以吃到不少正宗的國際菜實在非常幸福!    

Share

「感覺在日本或外國生活過,回到自己的國家,但無法變回純正的當地人」是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那篇文章說的是一位上海女性在日本讀書·工作了幾年後回到上海,總是交不到心儀的男朋友,因為本來沒覺得有問題的行為或說話,經過日本生活的洗禮,習慣了日本人事事不麻煩人和考慮別人的一套,讓這些行為和說話都令人感到很唐突,我最近也有一項類似的感受。 晚上到超市買點小東西,我本來已經排收銀排了很久,但沒人排在我後面。終於到我的時候,一位阿姨叉進內,先跟我道歉說「對不起,我只是想查查價錢」。我已經累得不想說話,跟這種阿毛吵也浪費口水,可是我就買幾樣,下一個就輪到阿姨你了,為什麼就不能多等一會?偏偏(很可能是新移民的)收銀員也沒有阻止或讀出我的黑臉。 雖然我想,其他人的話或者甚至因為阿姨查的貨價錢很便宜,搭嘴吹水或者自己買一包也不出奇,這就是我無法溶入這個社會,甚至為了不想遇到這種阿毛而去較貴的日本超市/日本餐廳。 又,順便分享一下在香港卻似去了外國的一件事。 最近轉換了工作,新工作在久違的中環!但中環跟幾年前比已轉變了不少,午飯時間要找個位吃飯是超難,甚至不是你付錢就可以解決的事,連IFC 內的餐廳(超過HK$100一餐,估計HK$128-158是正常)都大排長龍。我一個人,沒想好去哪裡只知到處都是人,一直往半山行找到一間日本壽司店竟然有位,進去坐好後發現最便宜的也要HK$400。茶都送來了就當午餐跟晚餐一起吃,點了壽司10件set。 其實這間壽司店收這麼貴也是情有可原。他是壽司bar枱,師傅在你面前握壽司,做好一件放到你面前,且是配合你進食的速度製作。食材新鮮不用說,這樣本格的壽司店實是香港少見。在這種仿似置身日本的餐廳內,坐在我旁邊一樣是一個人來用膳的日本人,突然跟我談起話來!於是在仿似在日本的餐廳內,享受着日本直送的質素的美食,跟這位日本人愉快地聊了1小時,很有去了一個人旅行的感覺。吃完午飯後還跟日本人交換了電話。那1小時仿佛我離開了香港一樣。 我跟一班都有去過日本留學的舊同事特別合得來,或者是因為,我們都不是香港人吧?

Share

這次這個全新挑戰—馬爾代夫旅行,事前並沒有問人意見,就只買了本 Rurubu,上網訂了酒店機票,問清楚酒店前往方法及安排,就出發了。 行程 因抵達馬累 (Male) 已是晩上,所以在機場附近住了1晚,翌日早上坐local ferry 到馬累市(10分鐘),再坐的士移動去另一個碼頭坐3小時的local ferry去 Rasdhoo 島的民宿住2晚,最後一晚住 Rasdhoo 北面的resort,由酒店安排快艇接我們,最後一日坐海上飛機回機場,又因飛機時間極晚有4小時空閒時間,參加 local tour 遊馬累市。 酒店 Rurubu 上介紹了幾十間resort,結果訂了的酒店完全不在書上! 今時今日上全球酒店訂房網 (我愛用 AGODA) 即搜即訂更實際 但看 Rurubu 可以知道 – 酒店會有哪類型的特色 (海底餐廳、天海一線的泳池、燭光晚餐、Bar等) 實際點也可以大概知道哪區有什麼魚可以看到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