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上一個叫「氣功步行」堂。當初是因為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有點腰痛,但找不到心儀的瑜珈班的情況下,有人介紹這個班不錯而開始。這個班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正確的步行姿勢,但亦有很大部分是 meditation 以意識意念去控制「氣」。 今日老師問,大家來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大部分回答是健康。老師就說在注意健康這個結果前,先要注意姿勢是否正確,否則怎樣也達不到目標。堂上就是會說這樣很玄很虛的道理,內容是需要自己領會。 這番話跟我喜歡的quote “無為” 類近。只要做好姿勢,就自然有健康。對於我來說上這個班沒什麼目的,因瑜珈、太極,各門各派都強調姿勢,都可以達到我的目標。雖然未必學得完美,但我肯定自己能吸收到一點。有向好了一點點,其實已達到我的目的,所以我不在乎結果能有多少得着。看着這點跟其他同學的差別,我感到自己有種悠閒,以日文的形容詞,ぬくい。

Share

對中國人來說,想像與實際差距最大的,那就是AV。如果說日本「明面形象」是櫻花、溫泉的話,那麼日本「暗面形象」就非AV莫屬了。日本即AV大國,這基本成為了中國人的常識。日本人當然沒有這種認識,但是如果你和中國人相互熟悉後,幾乎可以肯定,中國人馬上就會跟你聊起這個話題來。 一位家住武漢的工程師(男,31歲)在回答關於「日本的形象」時,脫口而出的就是「AV」。這位男子雖因為工作進修曾在日本待過3個月,但幾乎不會日語。他說他曾經深信「去了日本,滿大街都能看到AV」。 摘自 櫻花、溫泉、AV……這就是「爆買」的中國人心目中的日本的形象。那麼,這與真實的日本之間又有些什麼微妙的偏差呢? 我經常在日經中文網上看各種知日達人的專欄和新聞,當中也有深諳中國民情的日本人寫的專欄,其中中島惠的文章是我覺得少有的觀點,由日本女性看中國,可以讀到不少我不知道的中國或日本的一面。 據日本觀光廳的調查,去年(2014年)訪問日本的台灣旅遊者約為283萬人,按國籍/地區來看位居榜首。而第2位是韓國,第3位是中國大陸,第4位是香港。整體訪客中,當中已經去過日本超過10次的有10% (見 訪日超過10次的海外遊客達到10%),粗略以2014年的數據計算,283萬的訪客中的10% 也有28.3萬人!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但由於台灣和香港在回頭客中佔大比例,實際數字還要再多!另一方面首次到日本的也有40%,而這些相對中國人對日本的認識應該比較深的地區,心目中對日本的印象到底是如何呢?我翻看自己以前的部落格,原來與第一次去日本的男朋友去東京時,他心目中是可以看到一個「高科技」的城市。我不知道他想像的高科技是怎樣,大概是從動漫中得到的印象,不過真實中沒有〔第三東京市〕,在日本,火車、地下鐵車站出入口要走樓梯的也佔大多數,日本絕對不是那種到處都是機械人的地方,結果他是感到失望了。所以我想,論到從未去過日本的人對日本的印象,不論中國還是其他東南亞地區,恐怕跟上述文章的介紹差不多。在日式拉麵店、壽司店在世界各地普及起來時,去到日本而感到落差的人恐怕越來越多。 今時今日電視旅遊節目和旅遊書都有大量資訊,有一定的旅遊經驗的人,或者透過電視上的旅遊節目和旅遊書就可以掌握到當地一定的情況。偶然還是會在網上討論區上看到日本旅遊初哥發問,如想去購物請介紹福岡/名古屋/仙台的購物地點。這裏或者就是出顯了文章內的情況:以為日本全國各地都是一樣。這些二三四線城市雖然也是大城市,但並沒有太多購物的地方,特別是沒有外國人熱衷的牌子,可能只是因為機票便宜就買了去這些地方的機票,以為日本哪裏都可以買到一樣的東西,而事實上去到日本後可能會感到失望。 有年過30的男性已婚朋友今年首次與老婆一起去日本關西旅行,我給了他一本墨刻出版的旅遊書,在上面 Highlight 了幾條路線建議他依着參觀。回來後他多次跟我說「我想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你這麼喜歡日本這個國家」,我心中想是「才去了關西幾日,日本的寶藏和真面目,你還未有真正了解到呢」。親身到訪後應該可以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只要不是負面印象的話。不過好像沒有人去過日本後說永遠都不要再去?我想得到的印象都是正面的吧。

Share

今時今日,通訊發達,手機 send message 的apps 都有好多種。在Facebook 上我覺得一個人經常呼天喊地要生要死發放負能量,我不用unfriend 佢都可以 unfollow,就不用眼冤了。可惡的通訊軟件有notification 在上鎖畫面就已經知道內容了,想跟其他朋友聊天按進去就強制已閱還要加時間,非狠心到block 一個人才能免收訊息。說到這裡還真的很喜歡 email,不只不一定要send receipt,還可以欺欺人地 mark as unread。

Share

帶父母去旅行,對頗多人來說都是個頭痛的問題。住宿飛機行程都要夠舒躺,食物又要合口味,旅行團就最方便,自由行怕預期不到的迷路、坐錯車、排隊等兩老會發爛。雖然不知道帶小孩去旅行還是帶老人家去旅行比較煩,無疑要帶上一代經濟能力有限而沒什麼機會出國的父母出遊是一個高難度的問題。 有位同事原預定這個月帶媽媽去韓國旅行,最後因為工作太忙而沒能去,媽媽就改去自己熟識的大陸。走不出comfort zone,走不出旅行團的comfort zone,其實真是錯過了這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很可惜。 最近看過一篇BLOG說好像是台灣女生帶媽媽去日本自由行,本身也有很多擔心,但想到自己會喜歡自由行這種無拘無束的旅行方式,媽媽也一定會喜歡上,於是安排了(一応)時間上比較充裕的行程,結果初次到日本的媽媽除了很享受外,以主婦的獨特眼光留意到女兒們沒有發現過日本的一面,令女兒也有增長,實在是一次不錯的旅行。當然這種結果是要用心安排,無心者可以繼續參加旅行團。 另有一些掙到錢有跟過旅行團亦喜歡去旅行的老人家,火氣卻很大小小事都發脾氣、罵人的也很掃整個家庭成員的興。簡單而言,這種父母不應該帶出國扔架,可以讓他們自己去旅行好了。 我的家人,幸運地見識較廣,自己年輕時也有當過背包客,會英文,人亦隨和,所以沒什麼煩惱。唯一是人馬座的爸爸太喜歡自由活動和全面八卦&格價,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去日本旅行時在爸爸的帶領下由上野走路到銀座,晚餐時間在百貨公司的超市試食,要由街頭查看到街尾才能決定一頓飯在哪間餐廳吃,不會花錢購物(朋友們都會送我手信但我好像什麼都沒有買過),都是我很重要的兒時回憶之一。因和爸爸去旅行的話一定要受這些苦,所以只和媽媽去旅行的時候都很有默契地一定不要犯這些蠢事,喜歡的就買,吃飯就只走進眼前那家就好:D

Share

半夜醒來睡不着在Facebook 上上下下時看到中同&小同分享這篇:中學同學 Gathering 遇見的6種人,有些事不能寫在Facebook,所以寫在這裡分享下。 中學畢業後,中同約聚會,除了首幾次外我就沒有去過&亦沒人特別找我去。中學時代熟絡的朋友,有幾個都是讀醫科類,成績最好&朋友間的頭頭便是其中之一。那些我去過的緊會,或者大家都是剛上大學很新鮮,話題都是頭頭分享做實驗解剖老鼠青蛙等不同的動物,或者中大各種傳言,而其他人充當聽眾聽得津津有味。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只和2個背景比較近甚至可以一齊去旅行的中同尚有聯絡。當校友會幹事,若說要找人出席活動,素來都不是我強項,不過會見到部分中同,主要是當中有情侶的,會一班人回校出席。

Share